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abg欧博官网|会员|注册|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经济赢得历史DG游戏上最快最好发展时期

时间:2024-10-28 15:19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0 次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经济赢得历史上最快最好发展时期 2006/03/20 15:58 | Aa 字体: | 分享到: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经济赢得历史上最快最好发展时期 ——“十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回顾系列报告   “十五”时期,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经济赢得历史上最快最好发展时期

2006/03/20 15:58

|

Aa

字体:

|

分享到: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经济赢得历史上最快最好发展时期

——“十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回顾系列报告

  “十五”时期,DG游戏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经济经历了历史上最快最好发展时期。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及旅游业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时期,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这一时期,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开放型外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在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强劲。

  一、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十五”时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指货物贸易,下同)以年均24.6%的速度增长,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5%,进口增长24%,是历史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200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96.51亿美元,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5年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14221.18亿美元,为2001年的2.8倍。五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世界排名不断提升。据WTO发布,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位次由2001年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三位。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时期,我国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出口商品由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逐步转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2001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187.67亿美元和464.5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4.6%和17.5%;2005年,这两类产品出口额分别跃升至4267.47亿美元和2182.48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为32.3%和42.6%,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到56%和28.6%。

  “十五”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进一步加快,欧博注册国内对原材料、机械设备及技术含量较高商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从而促进了我国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在进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资源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条件。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分别为3503.78亿美元和1977.08亿美元,为2001年的2.9倍和3.1倍。

  三、贸易市场多元化取得较大进展

  “十五”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周边国家(地区)、东盟及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合作蓬勃发展,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进展,与非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发展较快。

  “十五”时期,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位次略有变化。2001-2003年,日本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位居其后;2004-2005年,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为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 美国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2005年,中欧、中美和中日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173.07亿美元、2116.26亿美元和1844.44亿美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8倍、1.6倍和1.1倍。东盟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2005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303.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1倍。此外,我国对南非、巴西等新兴市场进出口也保持良好增势。 

  四、贸易主体趋于多样化发展

  “十五”时期,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经营制度初步形成。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为我国外贸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外贸主体进一步向多样化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已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主力。2001-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速分别为28.6%和58.8%。2005年上述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比2001年提升7.7和9.1个百分点,与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形成58.5:15.8:25.7的格局。

  “十五”时期,欧博代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尽管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持续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特别是低成本、低价格的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贸易摩擦日益加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以及进口发展战略的缺失等问题仍制约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外贸促进政策应从“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努力提升外贸质量,以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适度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出现较大波动的环境下,我国稳定发展的经济形势,以及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对国际资本仍具较强吸引力。“十五”时期,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进入一个成熟稳定的全新发展时期。

  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1年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金额和实际到资金额均呈较快增长态势,实际到资额屡破历史纪录,2002年首次突破500亿美元,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超过600亿美元,达历史最高水平。2001-200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实际到资额以年均8.2%的速度稳步增长。

  二、高技术领域和高增长行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

  “十五”时期,我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了大量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该时期,我国涌现出一批高技术、高增长行业,如信息产业、汽车、交通运输等,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使我国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2001-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9%。目前,全球IT制造业主要企业纷纷在华设厂,有的还将研发中心移至我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增强了我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服务领域,外商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投资五年来翻了一番,欧博官网不仅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还引进了国外的管理模式,提升了服务水平。

  三、外商投资企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增强

  “十五”时期,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经济增长良好,其工业增加值、出口额、税收、银行结售汇顺差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量中所占比重继续提高,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外商投资税收成为全国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以来,以外商投资税收为主的涉外税收增长较快,其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连年上升。2001-2004年,涉外税收总额年均增长24.7%;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由“九五”时期的15.1%上升至20.4%,成为促进全国工商税收总额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1-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6.1%,占全国的比重为32.3%。

  “十五”时期,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分布失衡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2001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分别为1.9%、74.2%和23.9%,2005年该比重分别为1.2%、74.1%和24.7%,并无显著变化。第三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比例偏低,而且发展缓慢,这与全球FDI流动格局不相一致(从国际外资流动的情况看,全球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十一五”时期,我国应注重引资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抓住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跨国转移的机遇,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吸收外资,使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更趋合理。

对外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十五”时期,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市场,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主体由过去以国有企业为主,逐步形成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整体推进的局面。对外承包领域不断拓宽,方式更加灵活,由分包工程走向自主经营、总承包项目。劳务合作的内容也由单纯提供劳务,发展为与外派技术、管理人员相结合的服务型、管理型的多层次、高技术劳务输出。对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欧博娱乐投资规模渐趋扩大,投资区域日益广阔。随着经营主体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2001-200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为992.05亿美元和731.58亿美元,劳务合作合同金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为169.2亿美元和181.1亿美元,除劳务合作合同金额外,其余指标均超过1979-2000年的累计数。

  2003、2004和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金融类投资除外)总额分别为29亿美元、55.3亿美元和69.2亿美元,呈持续增长态势。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较快发展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拓宽发展空间,带动设备、技术、人员和产品出口,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际旅游业稳步发展

  “十五”时期,我国加大旅游资源开发的步伐,旅游经营机制创新力度加大,旅游企业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尽管2003年经历了“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良好,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国际旅游业稳步发展。

  2001-2005年,我国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达50791.15万人次,年均增长7.6%;其中外国人年均增长14.6%,港澳台同胞增长6.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快速增长。除2003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各年均呈现增长。五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共计1106.08亿美元,比“九五”时期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5%。

(执笔:国家统计局贸经司 袁海英)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经济赢得历史上最快最好发展时期

——“十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回顾系列报告

  “十五”时期,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经济经历了历史上最快最好发展时期。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及旅游业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时期,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这一时期,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开放型外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在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强劲。

  一、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十五”时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指货物贸易,下同)以年均24.6%的速度增长,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5%,进口增长24%,是历史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200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96.51亿美元,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5年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14221.18亿美元,为2001年的2.8倍。五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世界排名不断提升。据WTO发布,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位次由2001年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三位。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时期,我国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出口商品由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逐步转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2001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187.67亿美元和464.5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4.6%和17.5%;2005年,这两类产品出口额分别跃升至4267.47亿美元和2182.48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为32.3%和42.6%,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到56%和28.6%。

  “十五”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进一步加快,国内对原材料、机械设备及技术含量较高商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从而促进了我国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在进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资源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条件。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分别为3503.78亿美元和1977.08亿美元,为2001年的2.9倍和3.1倍。

  三、贸易市场多元化取得较大进展

  “十五”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周边国家(地区)、东盟及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合作蓬勃发展,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进展,与非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发展较快。

  “十五”时期,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位次略有变化。2001-2003年,日本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位居其后;2004-2005年,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为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 美国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2005年,中欧、中美和中日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173.07亿美元、2116.26亿美元和1844.44亿美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8倍、1.6倍和1.1倍。东盟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2005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303.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1倍。此外,我国对南非、巴西等新兴市场进出口也保持良好增势。 

  四、贸易主体趋于多样化发展

  “十五”时期,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经营制度初步形成。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为我国外贸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外贸主体进一步向多样化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已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主力。2001-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速分别为28.6%和58.8%。2005年上述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比2001年提升7.7和9.1个百分点,与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形成58.5:15.8:25.7的格局。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尽管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持续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特别是低成本、低价格的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贸易摩擦日益加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以及进口发展战略的缺失等问题仍制约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外贸促进政策应从“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努力提升外贸质量,以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适度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出现较大波动的环境下,我国稳定发展的经济形势,以及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对国际资本仍具较强吸引力。“十五”时期,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进入一个成熟稳定的全新发展时期。

  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1年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金额和实际到资金额均呈较快增长态势,实际到资额屡破历史纪录,2002年首次突破500亿美元,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超过600亿美元,达历史最高水平。2001-200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实际到资额以年均8.2%的速度稳步增长。

  二、高技术领域和高增长行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

  “十五”时期,我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了大量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该时期,我国涌现出一批高技术、高增长行业,如信息产业、汽车、交通运输等,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使我国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2001-2005年,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9%。目前,全球IT制造业主要企业纷纷在华设厂,有的还将研发中心移至我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增强了我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服务领域,外商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投资五年来翻了一番,不仅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还引进了国外的管理模式,提升了服务水平。

  三、外商投资企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增强

  “十五”时期,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经济增长良好,其工业增加值、出口额、税收、银行结售汇顺差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量中所占比重继续提高,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外商投资税收成为全国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以来,以外商投资税收为主的涉外税收增长较快,其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连年上升。2001-2004年,涉外税收总额年均增长24.7%;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由“九五”时期的15.1%上升至20.4%,成为促进全国工商税收总额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1-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6.1%,占全国的比重为32.3%。

  “十五”时期,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分布失衡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2001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分别为1.9%、74.2%和23.9%,2005年该比重分别为1.2%、74.1%和24.7%,并无显著变化。第三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比例偏低,而且发展缓慢,这与全球FDI流动格局不相一致(从国际外资流动的情况看,全球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十一五”时期,我国应注重引资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抓住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跨国转移的机遇,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吸收外资,使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更趋合理。

对外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十五”时期,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市场,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主体由过去以国有企业为主,逐步形成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整体推进的局面。对外承包领域不断拓宽,方式更加灵活,由分包工程走向自主经营、总承包项目。劳务合作的内容也由单纯提供劳务,发展为与外派技术、管理人员相结合的服务型、管理型的多层次、高技术劳务输出。对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投资规模渐趋扩大,投资区域日益广阔。随着经营主体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2001-200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为992.05亿美元和731.58亿美元,劳务合作合同金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为169.2亿美元和181.1亿美元,除劳务合作合同金额外,其余指标均超过1979-2000年的累计数。

  2003、2004和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金融类投资除外)总额分别为29亿美元、55.3亿美元和69.2亿美元,呈持续增长态势。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较快发展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拓宽发展空间,带动设备、技术、人员和产品出口,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际旅游业稳步发展

  “十五”时期,我国加大旅游资源开发的步伐,旅游经营机制创新力度加大,旅游企业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尽管2003年经历了“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良好,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国际旅游业稳步发展。

  2001-2005年,我国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达50791.15万人次,年均增长7.6%;其中外国人年均增长14.6%,港澳台同胞增长6.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快速增长。除2003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各年均呈现增长。五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共计1106.08亿美元,比“九五”时期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5%。

(执笔:国家统计局贸经司 袁海英)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1-09 00:11 最后登录:2024-11-09 00:11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