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论·教育篇 编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DG游戏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并不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构建起基本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在中国教育史和人类文明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自今日起,本版开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论·教育篇”,约请专家学者总结中国教育在各个重要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致敬,继往开来,在新时代创造教育新辉煌。 本文看点 综观7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我国已构建起基本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完成了对旧中国教育制度的“坚决改造”,向工农敞开教育之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党的八大以后,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转成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新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启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改革开放迈上一个个新台阶,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现代化迈上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重视教育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欧博注册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迈入新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1949年,全国5.4亿人口约80%不识字,只有3000多万名小学在校生,100多万名中学在校生,10多万名大学在校生,大中小学在校生规模类似“倒图钉形”。世纪之交,“倒图钉形”逐渐成为“金字塔形”。在2018年近14亿人口中,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在校生,分别为10339万人、4653万人、3935万人、3833万人,已经呈现“正梯形”。同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95%,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为100.9%、88.8%、48.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1.7%,这些指标已达同期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当前正在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女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与人口自然比大体相当,特殊教育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也在多样化推进。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创新等多方面贡献。 综观7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我国已构建起基本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在于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传统发扬光大,城乡居民旺盛学习需求成为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也在于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释放出空前活力;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功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教育发展路径,欧博代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在中国教育史和人类文明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当天发布政府公告,确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施政方针。这一纲领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的基本方针,并明确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导向。同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12月23日至31日,召开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政策基点。 新中国坚决摧毁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教育制度体系,迅速完成了对旧中国教育制度的“坚决改造”,向工农敞开教育之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1951年政务院公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立了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学龄人口、劳动人民、工农干部服务的途径,在实施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开展大规模扫盲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教育,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和业余教育在学制中的适当地位。1952年教育部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进行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同时新建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重视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受教育权,意味着在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后,全体公民受教育权利有了法律保障。 1956年,以党的八大为标志,党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57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欧博官网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转成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新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道路。 从1961年到1963年,党中央先后颁布《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提出了大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我国开始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数十万名工农干部、劳动模范和产业工人相继受到中等和高等教育,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向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千万计素质较好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在新中国工业化和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至1965年,全国年均扫盲600多万人,显著提高了工农群众文化水平。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之后,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同志党内外一切职务。他分管教育和科技工作,恢复高考制度,等等,调动了亿万青少年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广大教师精神振奋,整个教育界和社会迎来崇尚科学、尊师重教的春天。 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欧博娱乐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翻开新的一页。邓小平同志强调,“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倡导全党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教育工作重点是恢复正规学校学历教育,兴起补文化补学历热潮,加快扭转专业人才青黄不接、劳动力素质偏低局面。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教育作为实现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重要保证,首次把教育放在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位置。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路,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定下了重要基调。 在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指引下,1985年党中央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和实施《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与同期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相匹配,选取教育体制改革突破点,要求把发展基础教育责任交给地方,有组织有步骤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变政府对高校统得过多的体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等,尤其是确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定位,成为1995年全国人大制定教育法的重要依据。根据党中央的部署,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结构布局调整、教育教学改革、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迈开新的步伐。同时,教育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从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开始,教育成为除经济之外立法最多的领域。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到2000年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国家级目标,分区规划分步实施,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管理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权责,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分担学习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体制,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倡导社会捐集资助学,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探索中外合作办学。 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启动实施,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和实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世纪之交前后,先后启动“211工程”和“985工程”,实施高校扩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中央部门原属高校共建调整合并合作,形成地方为主管理新格局。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整体阐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把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带入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启动实施,与科教兴国战略融为一体。从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实际出发,党中央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公平,重点补教育发展短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最先免收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和贫困寄宿生补贴,再扩展到城镇地区,不断完善教育投入体制,财政性教育经费逐年增加,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和多渠道筹资制度基本建立。 根据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决策,在相继制定科技和人才两个十年规划纲要的同时,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并就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提出重要举措。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部署,在坚定方向、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力促公平、加强师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现代化迈入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文件中,对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教育更好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教育系统党建,相继提出多方位要求。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貌一新。党中央将重大教育决策层级上移,从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到组建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在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一流大学学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许多突破性成果,教育事业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等方面进展显著,教育脱贫配套举措成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社会各界支持教育改革、民间资本投入教育与学习领域出现新的气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创新教育服务业态的关系日趋密切,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亿万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持续增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历史性论断,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应地,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了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更加重视全面增强教育系统自身实力和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能力。 2018年党中央召开新时代首次全国教育大会(改革开放以来第五次全国教育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既坚持一脉相承,又根据新时代新要求作出重要拓展,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 遵循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办、国办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按照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总体目标,同期的主要发展目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并发挥统领作用。主干是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在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领域创新服务业态,平衡政府和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形成多样化教育与学习服务有序健康发展格局。这将是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顶层设计方案。 涵盖国民教育体系关键阶段,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供可靠保障。围绕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等六大重点细化部署。这将是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的关键环节。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夯实教育现代化的制度基础。通过变革教育治理方式,使教育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依法共同参与教育治理的制度保障。这将是以教育治理现代化支持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的总体思路。 总体上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迈入新征程,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全体国民的谋生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特征就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下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的现代化,尤其需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搭建起符合基本国情的、有利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相信从现在到2035年,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持续提速和规划目标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必将步入全新的境界。 (责任编辑:) |